
外貯壓式七氟丙烷氣體滅火裝置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步驟:
-
火災探測與報警:
當防護區內安裝的感煙或感溫探測器檢測到火災信號后,這些信號會被傳遞給滅火控制器。通常,為了減少誤報,系統設計要求至少兩個不同類型的探測器(如一個感煙和一個感溫)同時報警,或者同一類型多個探測器報警,才會確認火警。
-
系統啟動:
確認火警后,滅火控制器會發出啟動信號。這一信號首先激活系統中的聲光報警器,預警防護區內人員撤離,同時開始一個預設的延時計時(如10至30秒,具體時間可由控制器設定),以確保人員安全撤離。
-
驅動氣體釋放:
延時結束后,控制器命令驅動氣體瓶組上的容器閥啟動,釋放高壓氮氣或其他驅動氣體。這些驅動氣體通過專門的管路系統。
-
滅火劑瓶組加壓:
釋放的驅動氣體進入滅火劑儲存瓶組,對其中的七氟丙烷滅火劑進行加壓。由于七氟丙烷以液態形式存儲,加壓后其壓力升高,能夠迅速將滅火劑推出瓶組。
-
滅火劑輸送與噴放:
加壓后的七氟丙烷滅火劑經過連接管道匯集到集流管,再通過選擇閥(針對特定防護區域的閥門)到達防護區內部的噴頭,以設計好的噴放速率噴灑到火源處。七氟丙烷在防護區內快速擴散,通過化學作用抑制燃燒鏈反應,從而達到滅火效果。
整個過程中,外貯壓式設計確保了滅火劑的儲存壓力相對較低,而驅動氣體提供了快速且強大的推動力,使得滅火劑能在短時間內有效覆蓋并撲滅火災,同時降低了日常儲存的安全風險。


